各地豬肉價格持續上漲 養豬牛市或改變豬行業新格局
點擊: 時間:2019-08-09 16:59 作者:燕鼠 來源:第一農經
非洲豬瘟傳入我國,已有一年時間。一年來,農業農村部關于非洲豬瘟的指導方針也有所變化,從最初的“堅決打好打贏非洲豬瘟殲滅戰”,到2019年1月的“確保打好打贏非洲豬瘟防控攻堅戰”,再到7月的“堅決打好打贏非洲豬瘟防控攻堅戰、持久戰”。這場疫情在沖擊國內生豬養殖業秩序的同時,也在重塑國內養豬行業的新格局。
眾所周知,豬肉是重要的“菜籃子”產品,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,豬肉市場波動始終是各方關注的熱點。梳理這一年來的豬價變化可以發現,產能下降提前終結了豬價下行的周期,使得豬價“牛市”更長,且幅度更大。非洲豬瘟發生初期,大量生豬被動淘汰,再加上農業農村部嚴禁生豬調運,這直接導致大豬無法按時出欄變現,養殖場無法獲得仔豬補欄。同時,大豬的持續喂養,致使養殖場現金流緊張,大豬占有豬舍客觀上也限制了仔豬補欄,從而引發仔豬價格下跌。繁育虧損,大量的母豬被動淘汰。而出于對疫情的擔憂,居民也減少了豬肉消費,這也增加了生豬銷售的難度。

豬價上漲較快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。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,2018年四季度以來,生豬和能繁母豬的產能持續下降,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效應近期開始集中顯現。在行業內,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幅以5%為預警線%。按照生豬的生產規律,從母豬懷孕、仔豬出生,到育肥豬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,2018年10月份生豬基礎產能下降,導致2019年6、7月份開始,生豬供應減少問題顯現,價格持續上漲。
據了解,7月全國生豬價格呈“漲-穩-漲”走勢,外三元出欄均價為18.28元/公斤,環比漲幅為11.26%,同比漲幅為46.24%。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王凌云表示,進入7月,華南缺豬情況日漸嚴重,本地規模場率先領漲,并帶動周邊市場豬價上行,而北方高價區受西南低價產品沖擊,價格漲勢緩慢;進入中旬,豬價橫盤整理,部分地區散戶大量拋售,高價區屠企減量壓價,豬價漲勢暫時停滯;及至下旬,西南低價區強勢追漲,拉高全國均價水平,豬價再度上行。豬源供應持續緊張,豬價上漲已成定局,預計8月生豬價格或震蕩上漲,高點或出現在月中旬及月末,價格在20.80——20.92元/公斤之間。
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應急措施,在影響未來豬周期走勢的同時,也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更為深層次的影響。
在分析師馮永輝看來,中國生豬市場此前是通過大生產、大消費、大流通的方式,在全國范圍內競爭配置資源。而在非洲豬瘟出現后,政府采取了活豬跨省禁運的嚴厲措施,市場將只能在區域范圍內競爭配置資源。比如,近年來出現的“南豬北養西進”戰略布局,以及延續多年的全國“活豬大流通”格局都因此調整。疊加國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,整個生豬產業鏈上,從上游的大豆、飼料、獸藥疫苗,再到下游的屠宰加工、豬肉進出口,還有替代品等一系列環節都將產生連鎖反應。
據悉,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普遍在今年一季度出現大幅虧損,整個行業也開始迎來新的整合期。布瑞克·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稱,集團化企業整體布局會進行調整,中等規模企業會進行區域內的調整,中小散戶將會加速退出。大企業生豬存欄量受非洲豬瘟的影響比較大,后期是否能兌現前期的業績預期,還有待觀察。
同時,本輪疫情導致生豬產能出現新的布局。在生豬養殖中,主要的成本是飼料。前期生豬產能較少的飼料集團,可能會加快產能布局,分享本輪豬價牛市所帶來的紅利。從相應政策及配套支持方面,促進行業在疫情減弱或者消滅后,快速恢復產能,也已成為全行業共識
(第一農經整理)
分享: